Board logo

標題: 中國古代體操簡介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ernesto5256    時間: 2010-8-5 00:31     標題: 中國古代體操簡介

中國古代體操 指中國古代(清代以前)體操的產生和發展概況。體操在中國有悠久歷史,有大量的文物記載著體操的發生和發展過程。

  在原始社會裡,人們用跑跳、投擲、打擊、游水等手段,獵取生活資料,當取得勝利的時候,他們用歡呼、舞蹈來慶賀自己的勞動成果,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。在《詩序》上記載「情動於中,而形於言,言之不足,故嗟歎之,嗟歎之不足,故詠歌之,詠歌之不足,不知足之蹈之,手之舞之也。」中國漢字「舞」字的演變,開始時甲骨文寫舞字是「*」,像人兩手拿著樹枝之類在舞蹈,雙像人拿著火把在跳舞(後來體操中的輕器械有火棒操,這同古代當時舞蹈十分相似),這說明在古代人的舞蹈活動中出現了體操運動的雛形。當人們在長期的勞動中,發現跑跳、投擲、游水、舞蹈不但可以用以獲得生活資料,表達自己的歡暢感情,而且對身體鍛煉、消除病痛等有積極作用,於是體育運動(包括體操)便從勞動中逐步分離。·陰康氏》記載:「陰康氏時水*(dong)不通。江不行其原陰凝而易悶,人既鬱於內,腠裡滯著而多重腿,得所以利其關節者,乃制之舞,教人引舞以利導之,是謂大舞。」後來稱陰康氏所發明的這種「大舞」為「消腫舞」。

 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,在奴隸社會末期,封建社會初期,也就是戰國、西漢初期(公元前4~前2世紀)左右,原始的體操運動逐漸分化為兩個支系。一個支系屬於強筋骨、防疾病的體操。其中較典型的是古代醫學名著《內經》中的導引術,把肢體活動和呼吸活動作為健身、防病的方法。到了東漢末年,名醫華佗在進一步總結前人導引經驗基礎上,摹仿五種禽獸動作形象,編創了「五禽戲」。北宋時期的「八段錦」、「易筋經」等具有較大價值的健身體操整理而成的「內功圖說」一直流傳至今。另一支系是反映在古代歌舞、戲劇、雜技和流傳於民間的技巧運動。出土的西漢樂舞雜技陶俑中,就有手倒立、後手翻、後空翻等動作。唐宋以後,技巧運動已經發展有疊案倒立、繩索上倒立、燕濯、觔斗等動作,顯示了一定水平。宋朝以後,技巧向多面發展。在內容、技術水平方面都有充實提高。宋朝的雜技,就有魚躍、燕式滾翻過圈子、過刀門等動作。到了清代,技巧動作技術水平更高。如《清稗類鈔》上記載:「……忽倒豎以兩足捧壇直立,以兩手履地,繞場而行,良久,忽作虎跳,橫轉如車輪,忽翻觔斗,起落如蚱蜢,久之……」可見技術上發展更成熟,動作更趨於複雜和形象化。除此,槓子功、皮條,在清代有很大發展。在清代的廟會上表演的「單臂頂」、「拳頭頂」、「全背頂」、「童子拜觀音」等動作,難度較大,說明中國古代槓子功已經具有非凡的技巧,並且具有中國民族的特殊風格。




歡迎光臨 瘦身男女 休閒社區 (http://transcore-tcg.info/) Powered by Discuz! 7.0.0